歡迎訂閱學習星系的電子報😃
《先問,為什麼?》心得:用黃金圈理論找出核心信念
⭓《先問,為什麼?》這本書在說什麼?
《先問,為什麼?》是一本探討領導力與自我價值的書。作者 Simon Sinek 賽門.西奈克提出「黃金圈」理論,認為成功的領導者與企業都擁有清晰的「為什麼」,也就是他們工作的目的與核心信念。
「黃金圈」是一個由內到外的三層同心圓,也可以是一個由上到下的三角錐,分別是:
- 為什麼(Why):指的是做事的目的與核心信念。
- 怎麼做(How):指的是獨特的流程、方法或策略。
- 做什麼(What):指的是具體的產品、服務或行動。
作者認為,人們在做出決策時,往往不是被理性的資訊所驅動,而是被情感所吸引。而「為什麼」是最能觸動人心的因素,能夠激發熱情與創造力,能夠「感召他人」。
要怎麼找到黃金圈呢?通常可以藉由回顧人生故事和尋找故事的共同點,來找到個人的黃金圈;而對於企業而言,則需要藉由傳承創辦人的清晰信念,讓企業中的每一個大小員工,都忠於同一個黃金圈,使企業的方向更明確、形象更鮮明、建立獨一無二的品牌文化。
《先問,為什麼?》藉由很多激勵人心的個人故事、品牌故事,幫助你釐清工作的意義與方向,做自己人生的領導者。
⭓ 為什麼我想讀《先問,為什麼?》這本書?
在讀這本書之前,我上了瓦基的《卡片盒筆記實戰課》,發現他在索引筆記裡面,大力推薦使用 Simon Sinek 的黃金圈框架來促進思考。
這讓我對黃金圈理論產生很高的興趣,覺得有空一定要把這本《先問,為什麼?》找出來讀。
讀完後,我覺得這真是一本能夠引發思考的好書。以下就分享一些我覺得特別喜歡的重點。
1高成就人士竟然還是覺得自己「不成功」?
作者曾經被邀請到一個「巨人會議」,參加的 50 人都是全美國最頂尖的創業家。他以為這場會議的重點,會是討論利潤最大化、企業制度的改善等現實問題。但沒想到完全不是。
他們非常懷念從前那種沒錢、在地下室奮鬥的日子。他們很懷念過去曾經擁有的那種感覺。但隨著事業越做越大,他們所失去的東西,卻很難以描述。有形的成就愈高,一些較微小的東西卻也開始消逝。
這些成功的企業家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做什麼。他們也都很專精於怎麼做。但對許多人而言,他們不再清楚自己的為什麼。
不清楚為什麼,即使成就超過絕大多數人,但還是無法擁有「成功的感覺」。因為當你以做什麼來達成自己的目標時,你所獲得的就是「成就」。只有當你清楚地追求一種為什麼時,你所能獲得的才是成功。
2「感覺」很重要嗎?
你在買洗衣精的時候,會依據什麼選擇呢?白的更白?顏色更亮?防塵蟎?殺菌效果?還是最近最流行的「抗病毒」?
結果人類學家發現,當衣服洗好的時候,大家根本不在意洗得多乾淨、增豔亮白,而是在意香味。只有「聞起來」清香潔淨,才能讓消費者在第一時間滿意。
原來「感覺」起來很乾淨,竟然比真正乾淨與否更重要。
牙膏也是這樣啊。以前的多數人根本沒有習慣刷牙,當然也不會去買牙膏。牙膏雖然早就存在,但是用起來都讓人不喜歡,味道也不好。公衛專家想了很久、推了很久的刷牙,都沒有辦法落實到每家每戶的日常裡面。
直到某位天才牙醫,在牙膏裡面加入薄荷。薄荷牙膏迅速的成為美國最流行的牙膏類型,並在全世界普及起來。甚至讓原本市場小小的牙膏,變成所有人必備的民生用品。
因此「感覺」很重要。只有當某件事「感覺」起來不是可有可無的時候,人們才願意花時間代價、金錢成本取得它。
「為什麼」就是一種「感覺」、一個「信念」。清晰的「為什麼」,才會讓我們真正願意去追尋它、更有動力去完成它。
3你買一個東西,其實是因為心聲終於被說出來了!
商品與信念之間清楚的關連,才是蘋果與眾不同的真正原因。無論做什麼產品、進軍哪個行業,有件事絕對清楚,那就是蘋果希望「不同凡想」(Think Different)。
蘋果只是剛好是個電腦公司,後來又進軍音樂產業。其實它做了什麼不重要,重要的是,這些「做什麼」忠實的反映了它的「為什麼」。
那個「為什麼」就是「不同凡想」。
只有理念跟它相同的人、認同「不同凡想」的人,才會購買這間公司的產品。
可以這麼說吧!其實買蘋果產品的人,心裡不一定清楚自己認同的是「不同凡想」這個理念。但他們極度需要一個媒介,告訴別人自己的身分認同。
於是當蘋果為所有旗下產品,貼上「不同凡想」這個概念標籤的時候,就會吸引所有「心聲終於被說出來了!」的顧客。
顧客購買,不是為了蘋果、甚至也不是為了蘋果的產品,而是「為了自己」。他們真正在乎的,其實不是蘋果,而是他們自己。他們是為了自己而買,因為這是他們的信念。
4都是為了自己
如果你是一個住在葉門的青少年,一早醒來,能感受到多少希望呢?身處在內憂外患的國家,炸彈是真的有可能掉在家門口,你覺得你能掌握多少自己的命運呢?
布魯德發現,今天西方面臨的恐怖主義,問題癥結其實不在中東年輕人如何看待美國,而在於他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自己的未來。透過就業教育基金會,布魯德在中東地區推出了許多計畫,教導年輕人所需的各種軟實力、硬技術,讓他們覺得自己的人生不是毫無機會、他們也能掌控自己的命運。
布魯德的「為什麼」是:教導年輕人不被現狀困住、人生永遠有另外一條路。
他利用就業教育基金會,在這些我們難以想像的世界邊緣角落,讓當地人自發運作,為在地的年輕人提供一條全新的人生道路。他們將一些技能教給自己的弟兄姊妹、兒女後輩,幫助他們改變那些本來以為無法改變的命運。
他們做這些事不是為了布魯德,而是為了他們自己。這就是就業教育基金會一定會改變世界的原因。
5從「為什麼」出發
最後想要分享一段在《先問,為什麼?》中,作者的假想對話。
如果人人都能夠這樣溝通,似乎真的是一個很理想美好的世界。在這個世界裡,不存在惡性競爭、而是直接確認理念合不合得來。就算金錢成本可能會比削價競爭的情況高,但是情緒成本卻能夠大幅減少,雙方的壓力也會小很多。情緒成本很低的溝通,可能才是最有效率的一種溝通方式。
當別人問說,「你們的競爭對手是誰?」
我們回答說,「不知道。」
當別人追問,「那你們到底哪裡比競爭對手強?」
我們回答說,「我們不比任何人強。」
當別人再問,「那我為什麼要跟你們做生意?」
而我們這時可以充滿自信地回答,「因為我們現在做的比六個月前好,而我們六個月以後的表現,也會比現在更好,因為我們每天都帶著清楚的為什麼來工作。
我們工作的目的是啟發別人去做能啟發他們自己的事。
至於我們是否比競爭者強,如果你相信我們所相信的,而且相信我們所做的能對你有幫助,那我們就比別人強。如果你不相信我們所相信的,也不認為我們所做的事情能幫助到你,那我們就不比別人強。
我們的目標,是找到與我們理念相同的客戶,與他們攜手努力打造成功。我們要找的,是能與我們並肩追求共同理想的人。我們對於與客戶面對面、想辦法談出划算交易,一點興趣也沒有。
以下就是我們為了推動自己的理念所做的一些事情……」
然後,你再開始說明自己的如何做及做什麼。
這一次,你就是從為什麼開始的。
全站最新留言
真的是本好書! 如果又配上前輩的金融專業…
這是很實用的心得分享,可以讓我們當工具書…
對啊!是很腳踏實地的一本書! 用最近很紅…
我來了!! 覺得這本好像是實作教學滿滿耶…
不客氣~ 也要謝謝你的分享,希望之後看到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