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訂閱學習星系的電子報😃
《卡片盒筆記實戰課》上課心得:6大最愛課程精華分享
限時優惠折扣碼
9/30 前,結帳輸入專屬優惠碼 「ANBOBO92」,可以再打 92 折。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前往《卡片盒筆記實戰課》課程連結參考看看。
《卡片盒筆記實戰課》這堂課在說什麼?
《卡片盒筆記實戰課》這堂課是關於如何使用卡片盒筆記法來進行筆記、記錄資訊、整理想法等相關主題的實戰課程。由《閱讀前哨站》站長瓦基授課,有將近 10 小時的影音內容、完整的資源整理和課後社群討論區域。
課程會教學生如何選擇適合的卡片盒筆記軟體(最推薦 Heptabase)、如何組織卡片(利用索引筆記和 12 主題)、如何有效地利用卡片盒筆記法(撰寫文獻筆記、永久筆記、靈感筆記的技巧)。最重要的是達成「寫下未來能派上用場的筆記」這個目標。
《卡片盒筆記實戰課》這堂課著重於吸收知識並轉化成個人筆記,所以針對「如何處理學習內容」,也就是針對「如何寫筆記」的教學占了 70%,輸入和輸出就不是這次課程的教學重點。瓦基有另外一堂課程《化輸入為輸出》,教學內容就均勻地涵蓋了輸入、處理、輸出這三個部分。這兩堂課的教學目標是不相同的,所以可以針對自己最想學習的部分先著手。
課程強調軟體使用的「極簡」原則,即使學員使用不同的軟體,也能夠實現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理念。關於軟體挑選,課程中有一小節詳細比較 11 種不同軟體的優缺點,也提示了選擇軟體時最重要的功能,但最重要的還是:選一個可以運行卡片盒筆記「系統」的工具,並愛你所擇。
為什麼我想上《卡片盒筆記實戰課》這門課程?
卡片盒筆記源自於德國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。他一生寫了 9 萬張卡片,出版了超過 70 本多種領域的著作。甚至在教授本人過世之後,還可以由學生整理卡片,繼續出版新的著作。
他將他的卡片盒筆記系統分為:靈感筆記、索引筆記、永久筆記、文獻筆記。並導入索引、編碼,讓筆記不再散亂。
可是隨著暢銷書《卡片盒筆記》問世,很多人都有這些疑問:
- 書中理論怎麼實踐?
- 要遵守哪些筆記格式?
- 如何將不同的筆記和大主題串聯?
《卡片盒筆記》書中提到的是 why,這堂《卡片盒筆記實戰課》提供 how,也就是上述問題的可能最佳解。由講師瓦基親身實踐了兩年的系統出發,融合了數位筆記軟體使用的心法,能夠實際運用在學習、筆記、思考上。
以下分享我最愛的幾個課程重點。
1⭓ 好的「永久筆記標題」是概念性的、正向的、直接的,就像是一句成語
如何撰寫永久筆記的標題呢?可以先寫下很粗略的想法,寫完闡釋和連結其他筆記後,再回頭重新想合適的標題。
就像是先讀完「成語」的小故事,回頭為這則小故事下一個標題,最適合的標題就是一句「成語」。單看小故事的標題(也就是成語)就能夠完整代表這一則故事背後的觀念。
舉例來說,可以先寫下「廉頗到藺相如家認錯」這個標題。
內容就是一則完整脈絡的筆記:
據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列傳》載,戰國時代,趙國有兩個賢臣,一個是藺相如,一個是廉頗。
藺相如因為在與秦國的兩次外交攻防戰中,憑藉著勇氣與機智使趙國處於不敗之地,所以官階升至上卿,朝廷朝會時的位置還在大將軍廉頗之上,廉頗因而十分不滿。他認為自己一直以來在戰場上出生入死,屢屢建功,而藺相如只不過會逞口舌之能,便從一個出身卑賤、微不足道的門客,官至上卿,實在讓人無法忍受。
廉頗於是宣稱:一定要找機會羞辱藺相如。藺相如聽說了以後,便刻意迴避廉頗,常常以生病為由不出席朝會。在路上遠遠地看到廉頗,也要車夫先把車拉開躲到一邊。結果,大家都認為藺相如畏懼廉頗,廉頗因此十分得意。
藺相如雖然不以為意,但他的門客、親信卻對他怯懦的行為感到不滿,引以為恥,紛紛求去。這時藺相如才解釋說:「我敢公然地在朝廷上叱責秦王和羞辱他的臣子,又怎麼會怕廉將軍呢?只是想到秦國之所以至今不敢出兵攻打趙國,是因為對我們兩個人有所顧忌。如果我們互相爭鬥,有任何一方傷亡,都可能會使國家遭致兵禍。國家的安危當然重於私人的恩怨,所以我才會不斷地忍讓啊!」
後來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,他覺得非常慚愧,於是脫了上衣露出臂膊背負著荊條,親自到藺相如家認錯。藺相如並不怪罪他,兩人反而從此成為生死與共的好朋友。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負荊請罪」,用來比喻主動向對方承認錯誤,請求責罰和原諒。
引用自《教育部成語典》
重點在最後一句:「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『負荊請罪』,用來比喻主動向對方承認錯誤,請求責罰和原諒。」
也就是說,這則筆記最後可以凝集成「『負荊請罪』就是主動認錯、請求原諒」這個抽象思考,甚至「負荊請罪」這個概念性詞語還可以再轉用在別的地方。
於是原先寫下的「廉頗到藺相如家認錯」這個標題,就可以再改成「負荊請罪」這個更合適、更泛用的標題。
瓦基老師說好的標題有這些特點:
必須是概念性的,可以適用於多種場景,有無限可能。
必須是正向的,如果只寫下否定的句子,反而會丟失真正重要的資訊。
必須是直接的,把這則筆記推銷給未來「不耐煩看完內容的自己」。
也就是說,好的標題就是筆記的精華,是底層邏輯的萃取,是你深刻思考後的智慧結晶。
而不好的標題就像是騙點擊的內容農場文章標題,例如「十大健康飲食的建議,第五個連專家都不知道」。這樣的標題是一種「多樣化內容策展」,而不是一個原子化的筆記。如果沿用上面的例子,內容農場式的標題就會是:「廉頗大將軍的一個動作,讓十萬人都震驚了!」
另外一種不好的標題會像這樣「一個故事看出藺相如和廉頗的不同人格」。雖然乍看之下也描寫了故事,但是實則非概念性(只能用在兩人身上)、不正向(不知道是哪些人格)、不直接(以後還要重讀整篇故事,才能知道這則筆記在說什麼)。
我上完這段永久筆記的課程,思考了好一陣子,在學員專屬討論群組問了瓦基老師一個問題。我非常非常喜歡這則問答,接著分享出來。
2⭓ 術語名詞類永久筆記標題要一致,概念類永久筆記標題不必一致
⭔《學習星系》安寶寶問
我很喜歡瓦基用成語來形容永久筆記的標題,但是在實際操作上似乎有時會出現兩則筆記的「精神」非常相似。
類似於本來有「一石二鳥」筆記,後來出現「一箭雙鵰」筆記,寫著寫著發現它們的內容可能不同、底層邏輯卻是相通的。
這時瓦基會合併它們嗎?如果不合併的話,以後引用的時候會不會出現問題,例如本來這是同一個重要概念,但是分別被不同的筆記引用,使得 backlinks 數量變少、關聯性變低?
⭔《閱讀前哨站》瓦基答
這是很棒的問題!我分成兩種情形說明:
術語名詞類:求一致。
舉一個實例,我很早以前寫過「自證預言」這則永久筆記,但隨著時間一久,淡忘了確切的名詞。
後來,我碰到「自我實現預言」這個稱呼,又重新寫了一則永久筆記,筆記內容講的是一樣的概念。
然後,當我在撰寫跟「自我實現預言」相關的延伸內容的時候,自然引用到了原本跟「自證預言」有關聯的其他永久筆記,我這才發現,原來我有兩則內涵完全相同的筆記。
由於這種筆記屬於「術語名詞類」,我認為「一致性」很要。所以我查詢了維基百科和相關文獻,後來選用了「自我實現預言」當成我最終的依歸,把兩則筆記合併起來,把原本舊的「自證預言」連結都重新導向「自我實現預言」。
概念類:不必求一致。
如果是概念類的永久筆記,例如前述「使用卡片盒筆記法會促進用字遣詞的一致性」,這種概念鮮少「重複」。即使標題的意涵可能重複了,但內容也鮮少「完全的重複」。
以你的舉例來說,「一石二鳥」和「一箭雙雕」代表一樣的意涵,但是,其背後的畫面感、角色情境、擊殺的物理特性,都是不一樣的。如果我們想把這個概念裡的元素抽取出來,使用在我們即將撰寫的內文,那麼這兩個成語能被抽取出的元素就完全不同。
也就是說,每一個概念型的永久筆記,在它被撰寫的當下,必定有其獨特的時空背景與脈絡。因此,把這個脈絡保存下來是很重要的,還可能看得看出當時是何時寫的、如何寫的、為何寫的。
隨著你引用的次數增加,你會更常也更習慣引用「某一張」卡片,那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訊號,代表那張卡片的概念描述更符合你的撰文風格。我不認為這會有什麼負面的影響。
3⭓ 文獻筆記的內容是原文和想法,標題是書名號
文獻筆記的撰寫有什麼注意事項呢?我最喜歡老師瓦基說:「文獻筆記不是倉庫,而是實驗室。」
文獻筆記不能只是麵包屑、重點摘錄,而應該要加上自己的思考脈絡。原始資料跟思考做結合,才能形成全新的知識。以 Niklas Luhmann 的文獻筆記為例,他受限於紙本,只寫下想法和資料的頁數,但這樣的做法就受到後人批評,Luhmann 時不時就會出現曲解原文的情況。
所以瓦基對於文獻筆記的內容提出的解法是:保留原文、同時寫下想法,也就是他提出的「節錄評論法」。而且文獻筆記的內容沒有長度限制,瓦基甚至有一篇長達 3000 字的文獻筆記。(我後續運用他的課程方法寫出的文獻筆記甚至高達 6000 字 ,可能我真的是想法很多的人?)
而文獻筆記的標題則是運用一定的規則制定即可
《》:書名、出版物、線上課程、網站名稱等
〈〉:文章、貼文、節目、影片、podcast 等
4⭓ 在索引筆記套用框架,能夠促進思考、解決問題
Niklas Luhmann 的守則是大量建立索引筆記(9 萬張卡片中有 4450 張索引筆記,佔總數的 5%),但每則索引筆記所包含的永久筆記不超過 25 條,如果超過就會拆分成兩則索引筆記。
瓦基認為只要寫出超過 5 則相同主題的永久筆記,就可以開始用索引筆記來整理他們。他的獨家妙招是在索引筆記套用特定的思考框架,這樣一來,索引筆記將更加聚焦於「解決問題」。他最推薦 Simon Sinek 的黃金圈框架:為什麼、如何做、做什麼。
例如以「目標設定」這則索引筆記來說,就可以用下面三個問題的黃金圈框架整理筆記。
- 為什麼:為什麼目標設定很重要?
- 如何做:目標設定的框架?
- 做什麼:目標設定的執行方法?
把「能夠回答問題的永久筆記」放在問題的下方,甚至是還未成熟的靈感筆記也可以放在一起思考,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,也就是個人知識體系。
5⭓ 用問句來命名靈感筆記的標題
靈感筆記首重「快速捕捉」自己的想法,所以如果筆記軟體有設計 Journal 功能,就很適合寫下很粗略的靈感筆記。
此外,靈感筆記也很適合用 Tag 功能彙整。瓦基推薦用 #idea 來標註靈感筆記,我正在嘗試這樣的作法適不適合我。
其實不一定要仰賴筆記軟體的功能,只要能夠讓你時常回來思索問題的筆記方法,就是很好的靈感筆記方法。
瓦基也分享,可以「用問句來命名標題」,思考模式就會轉變,讓未來的自己更深化思考。
這我深表認同,無論是索引筆記、靈感筆記、文獻筆記的內容,我一直都很喜歡用問句來促進思考。
像是我從去年 10 月架設這個網站以來,常常遇到架站問題上網查詢時,卻發現各路專家說法不一。以前的我就會腦袋打結,乾脆放棄思考。但自從認識卡片盒筆記法,困惑的我就會打開一張卡片,把所有問題寫下來,寫完之後排列問題的先後,一則一則思考、查資料,再用自己的話寫下重點回答。
有些問題的答案不只一個,不是因為專家不夠專業,而是因為脈絡不同、時空背景不同。但我有我當下的問題,所以需要排除所有不相關的答案,只專注在解決問題上。
這個方法很有效,常常解決我在特定專案中,一系列不懂的難題,並找出我能夠繼續前行的方向。
6⭓ 使用 12 個人生主題來串聯所有筆記
我愛死了這堂課,超級豐富的內容花了我幾週的時間才終於完課,而且帶走無數啟發。
上面這些內容都是我已經開始實踐在日常筆記系統中的,但其實課程中還有一個很精華的部分:12 個人生主題,是在說明如何將不同的筆記和大主題串聯起來,我覺得我還不適合分享出來。
一方面是因為我還不是很確定我的人生大哉問,另一方面是因為我的筆記數量可能也還不足以回答我的疑問。
但反過來說,也有可能其實我寫下的筆記才是我真正想要研究的主題,我沒有花時間研究的主題其實只是我覺得「別人都說很重要」,但未必對我真的很重要。
到底要由下而上形成主題,還是由上而下先選主題再去鑽研呢?我目前還沒有答案,我會再思考一陣子,或是再跟老師瓦基討論。
這門《卡片盒筆記實戰課》課程很神奇,能夠讓人從本質上思考做筆記的目的,有了這層的思考就能夠再更認識自己一點,也更能夠在嘈雜的資訊時代,削減雜訊。
常見問題
延伸閱讀
- 《卡片盒筆記實戰課》講師瓦基的個人網站《閱讀前哨站》、YouTube、Facebook、Instagram
- 〈《化輸入為輸出》和《卡片盒筆記實戰課》有什麼差異?〉瓦基的分析
- 《卡片盒筆記》電子書
- 《卡片盒筆記》實體書
- 《卡片盒筆記實戰課》線上課程
- 9/30 前,結帳輸入專屬優惠碼 「ANBOBO92」,可以再打 92 折。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前往課程連結參考看看。
全站最新留言
真的是本好書! 如果又配上前輩的金融專業…
這是很實用的心得分享,可以讓我們當工具書…
對啊!是很腳踏實地的一本書! 用最近很紅…
我來了!! 覺得這本好像是實作教學滿滿耶…
不客氣~ 也要謝謝你的分享,希望之後看到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