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訂閱學習星系的電子報😃
《找到你的為什麼》讀後心得:直達黃金圈的核心
⭓《找到你的為什麼》這本書在說什麼?
《找到你的為什麼》是 Simon Sinek 和團隊成員一起寫的書籍,主要是分享他們在線下實體活動中,帶領別人找到為什麼的具體流程。
無論是要帶領公司成員、社團朋友、三五好友一起找到為什麼,這本書都能提供很詳細的步驟可以跟著做。
但這本書不建議自己一個人探索「為什麼」,因為作者認為自己來會有很多盲點。不過我也試著在這篇文章最後提出一個可能的作法,給想要獨自體驗看看的朋友。
尋找為什麼是一個探索過程,而不是一個發明的過程。在活動中,所有的流程都指向最後的目標:「找到為什麼」。
最後,所有參與者都會獲得一句自己的「為什麼」,會用這樣的句型呈現:「我想【貢獻什麼】,這樣會【影響什麼】。」
「我想【貢獻什麼】,這樣會【影響什麼】。」這個句型適用於每一個人。這是具體說明一個人的使命衝動最簡單的方法。不論這個「為什麼」是個人的或團隊的,懷抱著明確的為什麼去工作,每天出門就會感覺我們身屬於某個超越自己的宏大目標。
特別的是,一個人只會有一個為什麼。也就是說,一個人在職場上和生活中的為什麼都會是一樣的。一個團隊無論是正在進行什麼專案,也一樣只會有一個團隊的為什麼。
【貢獻什麼】不是一個產品或是一個服務。【貢獻什麼】是一個偉大的目標、遠大的宗旨。像是 Simon Sinek 本人的【貢獻什麼】就是:「我想激勵別人去做感召他們的事」。
⭓ 為什麼我想讀《找到你的為什麼》這本書?
如果你覺得《先問,為什麼?》這本書理念很棒,但好像很難實踐,《找到你的為什麼》就是為你(或你的團隊、社群)準備的一本書。
雖然我很喜歡《先問,為什麼?》,不過說真的,連孔子都說自己五十而知天命,所以並不是每個人天生就知道自己的為什麼。
《找到你的為什麼》這一本書,就是實踐版的《先問,為什麼?》。
1從回憶裡面找出自己的真實樣貌
你只要盡量多想出幾個影響深遠的具體回憶,最少十個。全部記錄下來以後,從中選出五或六個對人生影響最大的,盡可能具體而微地分享出來。
重點在於:具體、量多、重複出現的模式。
這些人生故事必須非常非常具體,詳細地描述當時的細節、對話、心境、事後的體會等會非常有幫助。像是「我小時侯總是很喜歡跟朋友一起玩」這樣的回憶就太空泛了,如果能夠詳細描述某次跟朋友出去玩的事件,並充分表達當時的情緒,就會更容易辨識出脈絡。
故事的數量也不可以太少。提供多一點故事,之後再選出最重要、影響最大的故事,會是相對理想的策略。
書中還建議,需要搭檔幫忙,一起找出故事中一致的模式,因為自己描述故事的時候,太容易有盲點。例如在書中有個例子是,一位女士在分享故事的時候,總是提到小時候被父親家暴的黑暗記憶。但是她的搭檔卻發現,她能夠在每次父親施暴時,勇敢保護妹妹。「她會成為今天的她,就是因為她學會去保護那些無力保護自己的人。」
2協助搭檔進入狀況的技巧?
因為需要別人幫忙辨認故事中一致的主題,所以有一個完全了解狀況的搭檔非常重要。
書中建議尋找熱心的陌生人來做搭檔,但必須是讓自己感到放鬆自在的對象。如果是另一伴、親戚、朋友、家人等,反而很容易因為自己的成見,而影響故事辨認的精確度。
這個人也最好是一個積極的聆聽者,能夠鼓勵你再多說一點,深入挖掘出事件底層的情緒。
最大的技巧就是,在聆聽你的故事的時候,使用「是什麼」而不是「為什麼」來詢問更多細節。例如,「在這段故事中,是什麼讓你很感動?」或是,「是什麼地方讓你覺得這段故事很重要?」
每一段故事,都要製作筆記,尤其是需要辨識出你的貢獻和影響。例如前述的家暴故事,儘管讓人非常心疼,但竟然也有光明面在裡面,就是她保護妹妹的貢獻和影響。
最後所有的重點人生故事,都能夠用一句「我想【貢獻什麼】,這樣會【影響什麼】。」來串聯,也就集結成你的「為什麼」。
作者的經驗是,大致上需要 3~6 小時,就能完成所有步驟,找到你的為什麼。
3「為什麼」就是一生致力的頂層目標
我覺得在《恆毅力》中的「頂層目標」,就是「為什麼」。
它們的相似之處在於,《恆毅力》的作者也主張,「頂層目標」數量越少越好,理想中最好是只有一個。
雖然頂層目標這個字眼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可以完成的專案,但是我認為其實就是「長期貢獻」的領域。
舉個例子,像是架站寫文章是我的中層目標,養育小孩也是我的中層目標。這兩個目標如果沒有一個頂層目標來統合,就會彼此拉扯,造成我多頭馬車分身乏術。最重要的是,會帶來無形的心理壓力,好像隨時都要趕快辨認出哪一個才是現在的目標。
但因為我的頂層目標是「我想成為火星世代的合格媽媽,這樣會避免親子衝突、讓我保持成長心態、擁有終身學習的動能。」這兩個中層目標就不再衝突,甚至可以說,不管我未來做什麼、怎麼做,像是大到經營相關公司、小到幫小孩戒尿布,都是在為我的為什麼來服務。
4社恐/I 人怎麼找到自己的為什麼?
一般來說,如果突然要你回想重大影響的人生故事,可能是完全想不起來有哪些故事,也可能是想到太多故事卻像是在寫流水帳沒有真正的重點。而且我想應該也有很多人不放心跟陌生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、或是沒辦法分享更多隱私細節。
這讓我想到在《筆記的魔力》中,作者提供了自我分析 1000 題。所以我覺得,可能也可以借用這 1000 題的一些題目,試著找出在大小事件中,你貢獻了什麼?又帶來什麼正向影響?
《筆記的魔力》使用的技巧是「記錄事實、抽象思考和轉化應用」;對應到《找到你的為什麼》,就會是「寫下故事、貢獻什麼和影響什麼」。
例如在《筆記的魔力》中有一題是這樣的:「現在最痛苦的一件事是什麼?」
我的回答是:
我現在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跟婆婆溝通,因為真的有太多觀念不同。我很盡量避免正面衝突,可是不免就會有很多不滿的情緒需要消化。
例如婆婆最近跟我說,「還好我們不是那種會買精品的人」這讓我超級想翻白眼。因為我對精品包包、名牌,都沒有什麼排斥的想法,也不會覺得有/沒有拿精品就是怎樣怎樣的人。讓我很反感的是這種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二分法。
雖然這個故事看似沒有什麼正面的部分,但其實讓我學到要避免世代衝突,首先就是不可以隨便在言語上論斷他人,再來就是要充分尊重和欣賞每一個人。
這跟我的為什麼:「我想成為火星世代的合格媽媽,這樣會避免親子衝突、讓我保持成長心態、擁有終身學習的動能。」其實也完全相符。
寫下這些並不是要試圖改變痛苦的事、或是複製以前美好的經驗,而是要藉由這些外在事件,看出自己「實際上是怎樣的人」,進而離自己的「為什麼」更靠近一點。
全站最新留言
真的是本好書! 如果又配上前輩的金融專業…
這是很實用的心得分享,可以讓我們當工具書…
對啊!是很腳踏實地的一本書! 用最近很紅…
我來了!! 覺得這本好像是實作教學滿滿耶…
不客氣~ 也要謝謝你的分享,希望之後看到…